“烟雨飘摇雾气缭,崖边野花竞妖娆。地质梦起赴澳洲,无惧群山路迢迢。”这首诗,是我院学子与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联合开展野外地质实习后的深情感悟。七月盛夏,我院10位本科生踏上了前往澳大利亚荒野的非凡旅程,与詹姆斯库克大学(James Cook University)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的19位学生共同开展了为期18天的野外地质实习。

  寻梦南半球——将实习搬到澳洲昆士兰

  这次已是我院与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开展联合野外地质实习的第四个年头。詹姆斯库克大学,作为澳大利亚知名的研究型学府,校园绿意盎然,袋鼠、火鸡等野生动物悠然自得,与师生和谐共处,展现了一幅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丽画卷。该校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的经济地质研究中心(EGRU)是澳大利亚矿床地质领域三大研究中心之一,在矿床成因研究与找矿勘查领域成就斐然并享誉业界。

实习师生在詹姆斯库克大学门口合影留念

实习师生参观詹姆斯库克大学经济地质研究中心(EGRU)

助教Matt博士向大家展示实验室仪器使用方法

  本次实习的目的地是汤斯维尔以西九百多公里的内陆矿业重镇——芒特艾萨(Mount Isa)。芒特艾萨地区历经多期造山运动与变形变质过程,地质现象多样,被誉为地质研究的宝库。这里矿产资源丰富,从SEDEX型铅-锌-银矿床到IOCG型铜—金—铀矿床,再到沉积型铜矿床大量产出,是澳大利亚的重要矿产资源产地。实习区露头裸露条件较好,是澳洲多所大学的传统实习区,堪称地质研究的天堂,为实习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实地学习机会。

  为了确保实习的顺利进行,我院对参与实习的学生进行了严格选拔,并对入选的学生从外语水平、专业能力到身体素质等方面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学院领导老师更是寄予厚望,勉励学子们珍惜这次海外实习的宝贵机会,以“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夯实理论基础,拓宽国际视野。

学院领导与实习师生合影留念

  野外地质实习亦如校内课堂教学,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要严格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良好执行教学进度。这次实习采用全英文授课,分四个相互衔接的阶段有序进行。第一阶段是观察芒特艾萨地区南部褶皱带变质沉积岩与侵入体的接触带形态、断层与褶皱的交切关系以及该地区矿化蚀变现象,完成实习区典型地质现象踏勘;第二第三阶段分别为完成第一填图区与第二填图区的填图任务并提交全英文的实习报告,两个填图区均位于芒特艾萨南部,其中第一填图区面积较小(1*0.7km2),实习内容侧重沉积岩、岩浆岩及岩体侵位接触关系;第二填图区面积较大(2.3*1.5 km2),难度较第一填图区大,实习内容侧重沉积岩、变质岩岩性,褶皱、断层等构造活动以及蚀变、矿化现象;第四阶段是参观两个超大型金矿的露天采坑、岩心库以及深孔打钻现场,了解学习大型金属矿山的地采选冶流程。

  挑战荒野——团结协作完成地质填图

  同学们第一次前往异国他乡进行地质实习,由于澳洲的地理位置,实习期正处于冬季,实习区域昼夜温差极大,太阳紫外线照射强烈,每天八小时的野外填图对同学们的体能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实习区域位于澳洲荒野,长满了带尖刺的灌木丛以及名为“三齿稃”的野草,由于地层中含有较多的硅元素,这种野草变得十分坚硬,锋利的草茎常常刺入同学们的裤腿中,即使有绑腿保护,不少同学小腿还是被扎出了伤口。

  在澳大利亚野外地质实习期间,实习团队分为6支包含中澳双方学生的小组,每个小组4-5人,每组配备有GPS、无线电、遥感卫星图、急救包等装备;师生早上8点携带午饭出发,下午4:30驱车返回,如实习生王腾可在实习日中写道:“随着东北方的阳光照亮了芒特艾萨小镇的赛马场,我正式参与到了联合野外填图实习中。”同学们与澳洲学生们一起,白天穿梭在树丛之中寻找岩石露头和构造形迹,追索着不同地层之间以及岩浆岩与地层之间的接触界线;晚上在汽车旅馆总结一天的填图内容,并对次日的路线进行规划。面对陌生的环境、有差异的饮食习惯和高强度的野外实习,同学们秉持“求实进取 勇攀高峰”的院风学风,与澳洲学生一起出色地完成了联合实习任务,得到了双方教师的一致好评。

詹姆斯库克大学Ioan教授为同学们讲解沉积岩中原生层理构造

中澳联合实习团队野外合影

中澳学生独立填图小组在野外讨论断层构造

  参观金矿床——了解金属矿山地采选冶全流程

  期间,师生在詹姆斯库克大学经济地质研究中心的组织下先后参观了昆士兰州Ravenswood和Pajingo两个超大型金矿。两个矿山的地质工程师详细介绍了矿山开采历史与矿床研究现状,带领大家参观矿区岩心库,并介绍岩心中的各类地质现象与矿物组成,强调不同类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蚀变和矿化特征的区别。地质工程师还带领参观了矿区的露天采坑,大家看到了矿山大型机械现场采矿的全过程。在Pajingo金矿大家参观了深孔打钻的现场,地质工程师向大家讲解了钻机运行机理以及打钻速度、终孔深度等各项信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Ravenswood金矿凭借其先进的选冶技术,将岩金的工业品位压缩至惊人的0.2 g/t,这使得大规模露天开采成为现实,进一步降低采矿成本。

地质工程师Paul博士介绍Pajingo金矿并展示矿石标本

李占轲老师为同学们讲解矿化岩心

  难忘澳洲之行——知识技能收获满满

  本次海外联合地质实习,同学们收获颇丰。在野外填图阶段,同学们不仅得到了理论知识的补充和实践技能的提升,而且提高了自己的英文交流水平,学习并运用了更多的英语专业词汇,更磨砺了吃苦耐劳的精神。王昱辉说:“芒特艾萨那片赤红色的土地、地表隆起的一块块岩石露头、和小组成员一起攀爬的一座座山丘都还历历在目。这次实习中我印象最深的事有两样:一是在实习填图中,有些地方生长着一簇簇针状的硅草和一人高的灌木丛,这些植被给同学们带来的困扰比澳洲强烈的紫外线还要多,即使同学们穿着护腿和长袖,晚上回去检查小腿和胳膊上就会看到一些血眼。第二印象深的事和第一件也有关,即使同学们面对这么恶劣的植被覆盖条件,也没有半途退缩,弘扬了地大校训“艰苦朴素、求真务实”的精神,向澳洲同学展示了地大学子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风采!”

  同时大家了解到了不同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法,感受到了澳洲学生在野外的热情与积极,拓展了自己的国际视野,激励着大家在未来的学习生涯中不断成长。典型矿山考察过程中,同学们学习了大型金属矿山的地采选冶流程,了解到一些不同于国内的勘查、采冶方法。“三位外国队友与我共同穿越了地形复杂、植被遍布的澳洲荒野,从地质露头中感悟岩性的变化,从共同讨论中相互学习彼此的工作经验与工作方法。”“这次实习巩固了我的地质专业技能,对GPS的使用、岩性的观察以及填图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此外,这次实习增强了我的英语交流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实习生高才洪在结束实习后如是说。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本次访学和联合地质实习,更加坚定决心要在地质资源领域认真学习本领,培养综合素质,为保障我国资源能源事业贡献力量。

  近年来,我院组织开展了多个学生海外交流培养项目。学院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李占轲老师介绍,海外交流项目旨在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培养国际化一流学生,加强实习教学内涵建设;同学们在澳大利亚野外地质实习中,最后收获了知识、提升了技能、磨砺了意志、获得了友谊,专业素质、体能素质和综合素质均得到了有效提升,得到了国外同行的高度认可。

  文字来源:畅晨然 文 强 梁思疑 吴佳桁

  图片来源:吴佳桁 王腾可 焦玚 柯达 刘艺恒 王昱辉 高才洪